2016年3月24日星期四

民可使由之 不可使知之

「民可使由之 不可使知之」

民,就是指普天下的老百姓,就是指芸芸眾生。而民眾是非常龐雜多變的,既有「可使」之民,也有「不可使」之民。對於統治階級來說,他們當然非常喜歡「可使」之民啦,因為「可使」之民使他們統治管理起來省心省力,因此,對於這類人統治階級可以很放心地任其由之而去。對於「不可使」之刁民、頑民,就需頗費心思地教之、知之了。當然不會去開化民眾如何來爭民主、爭平等、爭解放,而是教之以「三綱五常」之道,知之以「君君臣臣」之禮,以便溫情和諧地奴化他們了。漢武帝重用,罷黜百家而獨尊儒,採納董仲舒演繹儒家的帝王術來治理天下。

對於孔子在論語的這句話的解釋,頗有爭論,各自有其説法,然而套入民主時代,特別是香港人現下流行互相對罵的氣氛,知識化社會的民眾既「知之」,從口舌之爭以致警民角力街頭,就體會到孔子話語的精闢。

孔子是否支持愚民政策長期以來存在爭議,因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這句可標點作「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見《論語·泰伯篇》)。但這句亦可標點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就是支持愚民政策的意思。

老子很推崇愚民政策。他說:「為道者,非以明民也,將以愚之也。民之難治也,以其智也。」(《道德經》)

文字獄「坑儒」歐洲中世紀宗教與王朝共治下的「黑暗時代」「文革」都是消滅社會異己的知識分子,鞏固政權的經典的愚民手段。

對於「格物致知」王陽明主張人要以探求真實的態度最終得到良知,其含意與愚民政策看來似有矛盾,孔子在論語多次提述「未知生,焉知死」、「子不語怪力亂神,敬鬼神而遠之」、「四時行焉,天何言哉!萬物生焉,天何言哉!」夫子主意在去除民間的迷信思想,追求科學理性,與達爾文的 「進化論」美國愛默生「超驗主義」的自然神論更為共通。

「愚民政策」意味故意將知識深化隱晦,讓人難理解。在19,20世紀,「愚民政策」成為引起爭論的術語。

值得一提的是,Politeía(「城邦統治」),也就是「統治」而非「治理」,是《理想國》一書的原名。從歷史上的觀點來說,統治者和領導者們理解最為深刻的觀點即為他們固有的極權主義思想。

在《理想國》一書中,古希臘時期(公元前4世紀-6世紀)盛行着愚民政策,在書中,柏拉圖通過「高貴謊言」,即那些神秘的理由來說服明君管理社會。為保持社會的穩定性,「高貴謊言」將人們分成不同等級,這決定了他們在生活及社會中的地位。

自古以來,人類開發地球資源,物競天擇,財富總是分配不均,那處不是「先從一小撮富起來」,邁向70 億人的年代,資訉發達,透明度高,知得太多了!每人一把口,生活有要求啊!

自由行走的靈魂感悟「福無三代享」,黯然慨歎:亂世出英雄,盛世出飯桶!


週末閒來把歌唱,愈來愈覺無師自通的粵曲能釋發詩味,從 YouTube 看到粵戲曲 牡丹亭驚夢 ,選取由唐滌生詞曲大師撰寫 '杜麗娘與柳夢回' 的「幽媾」片段,玉以中性嗓音兼唱小生花旦腔,細味古風男女的浪漫愛情。

分享唱錄粵曲「幽媾」

http://www.tlkg.com.cn/maiba/share.action2?code=TVY7MTEzOTA2ODk4




1 則留言 :

  1. 這一句應該是從政治/學術兩個層面來看.
    政治就不說了,政客都是從自己的黨派利益的解說.
    學術層面,夫子一生致力於教育,'使知之',這個沒有爭議.

    回覆刪除